长春钢结构:建筑工业化滥觞
长春钢结构可以指通过钢构件进行链接的建筑结构类型,在结构主体材料的使用上区别于传统的混凝土 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也可以指钢结构建筑体系,这一体系打通了房地产、建筑、冶金 行业之间的界限,促进了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钢结构建筑体系从设计到施工 的建筑全链条上均区别于传统建筑体系,传统建筑体系在设计端往往更重建筑设计,在施工端侧重 于现场取材、施工浇筑;而钢结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结合的更加紧密,在施工端,通 过结构件在工厂端的预制实现更加清洁、高效的现场安装。 相比于砖、石、木、混凝土四种传统建材,钢材具有轻质、高强、受力均匀、易于工业化、可循环 使用等优点。基于钢材的性能,钢结构具有跨度大、自重轻、质地均匀、塑性和韧性好、耐火性差、 耐腐蚀性差、导热导电性强、可焊接性的特点。
钢结构与装配式建筑:回溯发展历史理清“鸡与蛋”的关系
讨论钢结构行业,必然提及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给予了装配式建筑产生的土壤,装配式 思想的演进为钢结构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指导。自十八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将钢铁作为建筑材 料使用经历了铸铁、熟铁到钢的三个时期,现代钢结构建筑起始于 1851 年伦敦世博会会场水晶宫, 到 1890 年,随着钢骨架(框架结构)趋于完善,发达国家的市政建设基本告别以“梁柱式”、“彻块 类”为代表的土木建筑,进入钢结构时代,应用推广促使了钢结构行业迅速发展,并带来了钢材加工 工艺的进步和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建筑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高度工业化的建筑产业为装配 式思想提供了土壤。1954 年,通过对钢结构骨架的模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得以诞生,并凭借媲美 钢结构的性能得以快速推广。 早的装配式思想发源于 1928 年的包豪斯校舍,迅速发展于二战后美国的造城运动,装配式是一种 基于制造业批量生产逻辑的建筑“生产”方式,通过预制、预装的结构件以及标准化、可替换的链接、 安装件,实现建筑主体的快速拼装,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土建建筑的区别即体现在制造方式上,又体 现在施工工法上。装配式思想下基于安装、拼装以及标准化的要求,反过来又为钢结构行业指引了 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虽然装配式思想是随着钢结构行业发展而产生的概念,但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 其涵盖了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在内的等各种预制结构体系。现今,钢结构建筑作为 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种类,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国内的推广而发展。
产业链:中游厂商受上下游影响大
钢结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商,中游钢结构加工企业以及下游的工程施工单位。上游原料生 产商把铁矿石冶炼成钢锭和粗钢等,通过卷轧、冷弯等技术工艺进一步加工成板材、管材、长材等 钢铁半成品提供给中游钢结构厂商。钢结构厂商提供钢结构的设计、加工、安装和维护等等服务将 产品交付给下游企业或自主承包工程,下游企业则主要负责各类钢结构的施工。
上游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地产、基建占需求超 50%
上游钢铁行业经历了十余年高速发展,整体产能过剩,进入结构性改革新时期。2021 年底工信部、 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粗钢、水泥等 大宗产品产能只减不增。2022 年 2 月,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优化产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根据世界钢铁协会资料,全 球房地产与基建用钢量占钢铁下游需求超 50%。我国当前城市化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 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广大农村、城市郊区的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仍将带来较大的用钢 需求。
钢铁工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建国初期,我国处于工业奠基期,钢材匮乏、城市化进程较 慢。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钢产量逐年增加,到 1996 年国内粗钢产 量达到世界,到 1999 年,国内城市化率由 1978 年的 17.9%提升到 34.9%。2000 年之后,经历 了“十五”、“十一五”期间重要钢铁企业的跨区域重组,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量快速提高,经 济发展之下城市化进程加快。2015 年之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钢铁行业进入发展新时期,但 国内城市化进程仍在快速推进,到 2021 年,城市化率由 2015 年的 55.5%提升至 62.5%,根据 2022 年 6 月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 力仍然较强,城市群、都市圈仍在持续发展壮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
钢材作为钢结构的直接材料,其价格变动显著影响行业利润。铁矿作为钢铁生产中的主要原料, 其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钢材价格水平,此外,短期内的库存水平亦会对钢材价格产生影响。 2022 年前三季度,由于国内疫情影响,钢铁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市场供需错配导致钢材库存处于 高位,同时铁矿价格持续下降,使得钢材价格持续下跌;进入十一月后,随着疫情放开,预期转好 以及钢厂铁矿库存创下新低,铁矿价格快速上涨,并带动了钢材价格上涨。
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虽然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铁矿储量,但矿石品质偏低,大多只能用于生 产配矿原料。全球优质铁矿资源集中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以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Billiton)、 福蒂斯丘(FMG)、淡水河谷(VALE)四大矿商成本和规模优,因此全球优质铁矿供给相对集 中,四大矿商市场议价能力较强。
中游集中度仍低,强者恒强局面显现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钢结构产量占粗钢产量比重仍较低。根据日本钢铁联盟(JISF)数据,近年 来日本钢结构产量占国内粗钢产量比重在 20%左右;根据富煌钢构年报,美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 粗钢产量逾 50%,2020 年我国钢结构产量占粗钢产量仅 7.6%。
钢结构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放样与号料、切割、成型、矫正、边缘加工、制孔、组装、焊接、铣端 与钻安装孔及摩擦面处理、除锈与涂装及编号、钢结构预拼装等内容,加工难度较低,容易实现批 量化、标准化生产。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国内钢结构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根据万得数据,2021 年 钢结构行业 CR5 产量占比仅 6.4%,根据 Datayes 数据,行业龙头鸿路钢构 2020 年市场占有率仅为 3.1%,目前,行业内约有 2,500 家企业,以开展分包的中小企业为主,竞争激烈,呈现“大行业, 小公司”的特点。
行业集中度提升之下,未来钢结构领域强者恒强的局面将更加明显。根据中建科工公司债募集说明 书,美国钢结构行业 CR3 占比超过 50%,其集中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重型钢结构、 空间钢结构建筑的总承包商往往要求承接商拥有一级建筑资质和优秀的过往项目业绩,因此在工程 端形成拥有优秀项目积累的企业强者恒强的局面;二是钢结构产品的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在加工端 进行全国性布局的企业能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参照国外经验,同时拥有资质优势、项目优势、 资金优势以及智能化平台和产业链资源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占据较大优势。
集中度提升要点一:工程端绩优企业强者恒强
相较于技术门槛较低的轻钢结构,重钢结构、空间钢结构领域通常用于地标建筑的建设,其对施工 难度、技术要求更高,项目发包方往往会着重考虑承接方历史施工经验,拥有一级、特级资质的钢 结构企业,因其具备多个大型一号工程的施工经验,打造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在承揽大型工 程时更容易吸引客户。
集中度提升要点二:加工端扩产企业圈地为王
制造加工环节利润水平较低,利润提升困难。上游钢铁行业发展较成熟,钢材定价受进口依存度高 的铁矿影响较大,使得中游企业面对上游环节的议价能力相对有限,单纯的制造加工环节利润水平 较低,且受成本端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这一环节的利润提升需要企业在产能规模、智能制造和内部 管控上持续精进,即带来资本开支的压力,又提出内部治理的要求。
市场渗透率有待提高,下游业务增长潜力足
国内钢结构行业发展时间较短。2001 年,住建部发布《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制定了 钢结构住宅发展的总体原则和相关规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钢结构住宅。以 2008 年奥运会为契 机,钢结构热潮出现,相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也逐步完善,共同促进了钢结构建筑普及,使之广 泛应用于建筑、铁路、桥梁和住宅等方面。 由于钢结构具备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公共设施、住 宅、工业厂房、海洋石油平台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根据产品属性,钢结构可以分为轻型钢结构、 多高层重钢结构、空间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电力钢结构和海洋石油钢结构。伴随着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基建、住宅、能源开发、工业厂房等方面仍将继续为钢结构提供增量市场需求。
轻钢:装配式建筑加码,轻钢结构前景广阔
轻型钢结构主要用在低负荷承重建筑,指以彩钢板作为屋面和墙面,以薄壁型钢作为檩条和墙梁, 以焊接或热轧 H 型截面作为梁柱,现场用螺栓或焊接拼接的门式刚架为主要结构的一种建筑。轻 钢结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即轻质高强、抗震性能优越、绿色可持续、结构体系多元化。轻钢 结构强度高,同时质量轻,通常可以有效减轻建筑物自重 1/3,对于相同重量的建筑物来说,轻钢结 构的构件截面小,使用净高大,能够有效节约建筑高度。通常适用于要求快速建成和需要搬动的建 筑,多用于工业建筑、住宅、学校等。
轻钢结构的发展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密不可分。2001 年至 2021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 CAGR 高达 11.3%,2021 年达到 3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1%,随着我国工业化持续推进,工业厂 房建设和制造业发展将为轻钢结构的应用持续创造需求。2021 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 62.5%,但距 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城市化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根据 2022 年 6 月发改委印 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县城城镇化、 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将会继续推动轻钢结构需求增长。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轻钢结构住宅已经普及,根据中建科工公司债募集说明书,美国超过 40%住宅 采用钢结构,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该比例已超过 50%。但在我国,钢结构住宅占比仍较低,与发达 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政策的持续加码,钢结构住宅的市场规模也会逐步提高, 进而推动轻钢结构市场发展。
重钢:高层建筑发展拉动重钢需求
重钢结构又称多高层钢结构,一般指 10 层(含)或 24 米(含)以上采用全钢、钢框架-混凝土 的建筑结构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承重结构体系。重钢结构在高层办公楼中的应用比例日益提升,在 世界范围内纯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占大多数。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提升,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建设 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缓解人口密度增长带来的城市扩张与有限土地资源间的矛盾,我国 高层建筑在 2010 年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数据,截 至 2021 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建成 200 米以上高层建筑数量达 997 座,远高于其他各国,在世界高 100 栋建筑中占据 45 席。随着对超高层建筑规划审批的加强,未来国内高层、超高层建筑有望持续 健康发展,并继续带动重钢结构需求的提升。
空间钢:大跨度空间结构用途广泛,快速发展
空间钢结构从功能上讲是指能够形成较大的连续空间的结构体系,主要特点表现为具有连续的大跨 度、大空间、大面积,外观轻巧、美观、具有现代感。我国现行钢结构规范规定跨度 60 米以上结构 为大跨度,且中间不容许立柱。空间钢结构因自重轻、强度大、可塑性强,容易实现较大连续空间 结构和设计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应用于体育场、展览馆、机场航站楼、活动中心在内的大跨度公共 建筑。 根据民航局于 2022 年 1 月印发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仍将加大建设 投入力度,继续完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加快枢纽机场建设,推进区域枢纽机场扩容改造,完善非 枢纽机场布局。在 2020 年基础上,到 2025 年,新增民用机场 190 个,民用运输机场 29 个。增量 机场将持续带来空间钢需求,此外,新建高铁站点、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拉动空间钢结构 产品需求。
桥梁钢:交通基建将持续对桥梁钢产生较大需求
我国现在钢结构桥梁主要形式有钢拱桥、斜拉桥、悬吊桥,针对不同地形适用不同形式桥梁,主要 应用领域包括高速公路、高铁、人行天桥、过水桥梁等。相比于混凝土桥梁,钢结构桥梁有更高的 抗压性和可塑性,施工方便,工程周期短,且抗震性能好,安全系数高,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但在 钢结构工程中占比仍较低。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7 年我国钢结构桥梁占钢结构工程尚未超过 15%,而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该比例分别为通常在 30%-50%。桥梁钢需求主要来源于国内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近年来,桥梁在我国公路桥梁里程中的占比已超过 50%,特大桥梁的比重 亦稳步提升至近 20%。此外,高铁的基建工程多使用高架桥梁作为路基,据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 京津城际铁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 88%,广珠城际铁路桥梁比例达 94%。随着高铁建设的持续推进、 高铁线路网的不断完善,轨交投资仍将维持较高增速,路桥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对桥梁钢结构产生 较大的需求。
钢结构需求测算:建筑存量市场大,政策推动渗透率提升
后疫情时代基建、地产有望修复,钢结构在建筑存量市场中的增量空间广阔。在新冠疫情影响下, 2022 年全国建筑业房屋累计竣工面积 405,477.3 万平方米,同减 0.7%,建筑业累计产值 311,979.8 亿元,同增 6.4%,其中,建筑工程累计产值 276.253.4 亿元,占比 88.5%,同比增长 6.6%。未来, 随着新冠疫情管控降级,其对施竣工产生的不良影响将逐渐消退,基建、地产行业有望修复,保持 稳健增长。根据浙江省住建厅数据,2020 年全国钢结构行业产值约 7,843.1 亿元,仅占当年建筑工 程产值的 3.4%,行业增量空间广阔。
政策推动钢结构渗透率提升。2022 年 3 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强调“积极推 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根据住建部数据,2021 年钢结构新开工建筑面积 2.1 亿平方米,较 2020 年增长 10.5%,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 7.0%,占新开 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 28.8%;其中,新开工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1,509 万平方米,较 2020 年增长 25%。 相比之下,钢结构在新开工建筑中的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 30%-50%的水平,在相关政策重点支持 下,钢结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 2035 年远景目标》,到 2025 年,全国钢 结构用量达 1.4 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达 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达 15%以上, 到2035年,钢结构用量达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达到40%。 在此基础上,按相对中性假设预测,2023-2025 年行业市场规模分别达 8,026.4、8,767.3、9,758.8 亿 元,分别同增 10.2%、9.2%、11.3%。
核心假设如下: 1、考虑全国建筑业房屋竣工面积将以年 4%的增速增长,钢结构产量到 2025 年达到规划目标,21-25 年,钢结构产量年均增速达 11.5%,建筑业房屋单位面积用钢量将由 2020 年的 21.1 千克/平方米提 升到 2025 年的 25.5 千克/平方米。 2、2021 年钢材价格(按热轧卷板 Q235B,4.75mm,上海现货价)处于历史高位,2022 年价格有所 回落,假设未来钢材价格将逐步回归五年价格中枢水平,2023-2025 年钢价同比下跌 2%、2%、1%。 3、假设钢材成本占钢结构产品生产成本的 70%,钢价回落之下行业毛利率改善,钢结构行业 2022-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14%、15%、15%、16%。
行业核心驱动力:建造成本变化,产业政策支持
建造成本改善,造价制约减弱
钢结构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且在工程质量、节能环保、工期长度等方面均优于国内占比较大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长期以来制约其在国内发展的主因在于相比传统工法较高的工程造价。 我国混凝土与钢材的价格差距远大于发达国家,这使得现浇混凝土结构长期以来具备钢结构无法比 拟的成本优势,阻碍了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发达国家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重视环境保护,并 相继出台、制定了较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是其混凝土与钢材价格水平差距较小的主要原因。
钢结构建筑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较高,人工成本占比较低。由于钢材单位价格高于混凝土,钢结构 建筑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高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但由于采用钢结构在施工程序上更为简便,有利于 缩短工期,节约施工中的人工成本、设备租赁成本及现场管理费,同时,工期的缩短又可以节约贷 款利息,使项目更早投入运营从而获得收益。但从总体成本出发,目前国内钢结构建筑相较于现浇 结构建筑仍不具成本优势。
相比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当前钢结构建筑暂不具成本优势。若排除成本因素,钢结 构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过程绿色环保,结构占有面积小,建筑可使用面积 大,结构延性好,抗震能力更佳,能够实现建筑特殊外观造型要求等优点。在经济性相差不大的情 况下,综合考虑钢结构具备的优点,在东部较发达区域的应用并无明显劣势。
尽管在多数场景下钢结构建造成本仍高于现浇混凝土建筑,但随着钢结构产业链的逐步成熟,以及 双碳要求下对工业品生产排污要求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国内钢材价格与混凝土价格的差距逐渐缩小。 单位钢材与混凝土价格差距由 2008 年的 45 倍缩小至 15 倍,成本端带来的造价差距明显缩小。
随着人口红利退坡,国内人力成本持续提高。一方面,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 年以来, 国内适龄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行。另一方面,人口红利退坡之下用工成本持 续攀升,根据万得数据,2021 年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为 5,141.0 元/月,同比增长 9.4%,传统建筑 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提升的难题,钢结构带来的人工费用及工期优势将逐渐显现。
产业政策支持,有望促使钢结构渗透率提升
近年来,政策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发展。根据住建部数据,2021 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占新建建筑面积的 24.5%。装配式建筑中,按结构类型区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占比 67.7%,钢结构 占比 28.8%,木结构及其他占比 3.5%。作为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一类,在政策推动下钢结构渗透率 有望持续提升。根据 2022 年 1 月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到 2035 年,国内装配 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以上,为此,“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完善钢结构 建筑标准体系,建立钢结构住宅通用技术体系,健全钢结构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引导上下游产业链 协同发展。
趋势变化:总包推进,智能转型,业务外延
外部:工程总承包模式大势所趋
钢结构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设计、施工与安装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和分 包模式。设计、施工和安装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主要是指由企业向客户提高从钢结构设计、制 造、加工以及安装的全方位服务,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性以及工期全面负责,企业营销模式主 要以中标工程为生产和结算单位。工程中标后,先收取一部分订金组织采购和生产,按工程进度分 阶段结算销售收入。该类业务模式生产效率高,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均有采用此模式;分包模式主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制造,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产品制 造,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在承揽工程时往往依附于工程总承包单位,利润水平较低,主要被一些中 小厂商所采用。
工程总承包模式利润更优。由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周期更短、施工过程中损耗更小、质控要求更 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统筹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利用效率,增加产品 的利润空间,提高行业盈利能力,工程端龙头公司积极推进业务模式由分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
工程总承包模式政策推进力度大。总包模式也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便于控制成本。近年来政策对 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各省市纷纷发布了各自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实施办法》,大力 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已有 17 省出台地方性总承包管理政策,除山西省之外 均明确提出在工程项目中倡导、鼓励或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5 省转发国家政策,且在文件中 均提及鼓励或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情况。钢结构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公建领域,而在实务中, 作为公建主要来源的政府投资项目普遍采用工程总承包的发包方式,大势之下钢结构企业积极适应变化,推进总包业务。
内部:智能制造转型,数字管理赋能
加工端智能化改造即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生产效率,又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精度,从而提高产品 附加值。近年来,行业内龙头企业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改造制造工艺,促进科研成果 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鸿路钢构 2022 年加快在数控激光高精准切割、小型连接件的化智能化生产、 机器人自主寻位焊接、机器人喷涂等智能化改造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持续推动智能制造转型; 杭萧钢构逐步实现了 H 型钢构件制造工艺的高度整合和机器人切割、打孔等智能设备的高度集成, 实现用人成本的节省和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东南网架 2020 年投资建立了行业首家“20 万吨新型装配 式钢结构数字化工厂”,随着产能陆续释放,成本优势显现,人工需求降低约 20%。
数字化赋能,行业运营效率提升。2021 年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 4.3 亿元,同比增长 31.5%,平均研 发费用率为 3.5%,基本保持稳定,研发支出主要用于数字化平台构建、智能制造转型以及现有工艺 的改进。行业内龙头企业积极运用云计算、5G、AI 等各种技术性基础设施,提高产能利用率,缩 短产业链响应时间,促进营销能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精工钢构基于自身特色打造的 BIM+ 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已在千余个工程项目中实现应用;杭萧钢构搭建 O2O 平台万郡绿建,作为连接 上下游产业的纽带,提供产品的宣传推广、采购销售和融资服务,盘活自身资源,增强盈利能力。 龙头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了降本增效和费用结构优化,销售效率、管理水平总体改善,2017 年以来 龙头企业销售、管理费用率稳步下降。
外延:BIPV 市场广阔
随着钢结构技术发展,钢框架体系的运用,围护结构不再需要承担承重的任务,从而促进了玻璃幕 墙等轻质围护结构的发展。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的要求将持续提高,作为建筑节能中重要一环 的 BIPV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凭借工程端较高的相关性,钢结构企业将业务外延,布局 BIPV 业务。 业务外延,积极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业务。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发 电的一种概念,区别于 BAPV 在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将建筑物作为光伏方阵支撑载体的 方式,BIPV 将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结合,使光伏组件成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一部分。BAPV 常见于不 占用额外空间的建筑屋面,相比之下,替代幕墙的 BIPV 对光伏组件的要求更高,除了满足发电功 能外,还需兼顾建筑结构诸如防火、隔热的基本功能要求。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建设成本快速下降,2021 年起集中式光伏电站已 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不再需要财政补贴。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 奠定了必要基础。
国家鼓励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市场前景广阔。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 峰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新建公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2022 年 3 月,住 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推广建筑光伏应用,鼓励政府投资 公益性建筑加强太阳能光伏应用,提出到 2025 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 0.5 亿千瓦的 目标。此外,多个地方已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出台地方性补贴政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政策文件的逐渐落地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BIPV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行业内龙头加速布局 BIPV 市场。精工钢构在 2014 年进入 BIPV 市场,不断加强低碳建筑及技 术的研发,开发了多种绿色建筑产品,具备先发优势。子公司精工能源 2021 年营收达 5.1 亿元,占 当年总营收的 3.4%,净利润 0.2 亿元,占当年净利的 2.9%;东南网架 2021 年设立与福斯特新能源 开发有限公司联手成立了浙江东南网架福斯特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2022 年 9 月与日托光伏签署战 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生产应用于个性化 BIPV 建筑场景的高端光伏组件;杭萧钢构在 2022 年 4 月 对合特光电进行了增资扩股,同时基于其钙钛矿方面的优势,持续推进 BIPV 业务的拓展。
财务分析:业绩增长,营运改善,利润提高
订单、产量双增,业绩持续增长
随着头部企业产能扩张,订单、产量双增,钢结构行业业绩持续增长。政策推进之下,行业内头部 企业持续新建产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业务承接能力。
利润水平提高,资产负债率上升,营运能力改善
头部企业费用持续改善,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高。
现金流呈季节性且波动剧烈,行业内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波动剧烈。钢结构行业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受 制于上游原材料及下游回款,波动剧烈。同时,施竣工的季节性特征,使得下半年经营性现金流情 况往往好于上半年。通常而言,上半年原材料采购支出较多,且由于项目多处于施工阶段,经营性 现金流往往表现为净流出形式,随着下半年项目竣工,经营性现金流转为净流入。
行业资产负债率较高。钢结构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产能扩张、生产基地拓建和固定资产维修、 更新带来较大的资本开支,是的行业资产负债率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6 年以来头部企业营运能力逐渐改善,营运效率提升。2016 年以来头部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 改善,应收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存货周转率方面,由于政策推进带来的需求旺盛,头部企业加大了 原材料采购力度,原材料占比持续提高,拖累存货周转。综合之下,总资产周转率和营运周期稳步 改善,头部企业销售能力不断增强,资金周转速度加快。